- 作者: 风陵渡
- 发布时间: 2020-04-11 22:27:53
- 阅读: 0次
- 评论: 0
诺曼·布列逊“新艺术史”三部曲之二。本书对西方美术史极为闭塞与自满的研究现状作了尖锐的理论批评,强调从绘画图像的社会性及其作为符号的独特角度、从历史与人文学科当代发展的角度拓展研究视野;作者抓住了西方艺术史研究中一些重要观念与践履的内在弊端(如贡布里希关于图画研究的“知觉主义”)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在方法论连同认识论的层面上为如何解读绘画,以及如何看待西方绘画与视觉、与传统、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示。全书包括”自然的态度”、“本质的复制”、“知觉主义”、“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图像”、“注视与扫视”、“图像、话语、权力”等六章;前后另有“序”、“尾声:隐形的身体”以及“中文版序”、“译者后记”等。
在理论层次上,压制符号作为艺术史知识对象出现的概念是模仿(mimesis)。模仿观念可以被理解为将再现当作一个感知对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影像在不同的成功或失败的程度上与特定先在现实相契合。这也是一个把感知材料从信息源,通过被各种(或许衰减)层次的“噪音”干扰的渠道,朝着一个在理想条件下将复制并再次体验感知材料的接收点传递的传输模型。这个模型本身似乎并不在意这先在材料是毫无疑问地由经验感的数据构成,还是来自一个并无客观对应物的非经验“视阈”。只要原初的视像(vision)——无论其本质是什么——被传递,那么模仿的条件就已然被满足了。模仿论因此可以被总结为一个词一一识认(recognition),并且,正是这个“识认”的逻辑,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
资源列表
本站不存储资源,资源来自于网友收集,如果网友提供的资源链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联系(邮箱:eybook@qq.com)。
下方资源仅供会使用网盘下载资源,会阅读电子书的网友使用,请使用 风陵渡(微信小程序)阅读